西行路上的“流浪者”
2017-11-22 11:28:00  来源: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首豪迈的《西游记》主题曲,唱遍了大江南北,让人想起唐僧西天取经历尽艰险的故事。我也有幸在漫长的西行途中,走出了一条艰难的职业之路,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2006年,我从河南省许昌学院本科毕业,除几个读研的同学外,大多数同学要么选择回老家,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其他应聘,要么南下打工。我老家河南省宜阳县那年恰好最后一次给本科生安排工作,家人趁此联系了一个高中教师的职业,催我尽快回乡就业。

  人不轻狂枉少年。21岁的我早有了自己的计划:报名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支援边疆,有所作为。流火的七月,酷热难耐,我和河南省的300名同仁,乘列车到数千公里外的新疆工作。我被分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的叶城二牧场政法办工作。

  牧场在昆仑山脚下,毗邻新藏公路,向北距中国最西边的城市——喀什市有320公里,离首府乌鲁木齐市约1700公里。两年中,我参加了平安团场创建,调解了几起民事小纠纷,还兼任团场宣传干事,在《叶尔羌报》上发表过二三十篇小稿件,春秋季背羊粪、提水,到山上种果树,作为基干民兵参加保卫奥运圣火传递的维稳备勤……

  工作忙忙碌碌,我只有在工作之余进行司法考试复习,室友们在看电视,我到卫生间看书,曾坐坏过马桶;一大早听万国的培训讲座音频,听到一戴上耳机就耳鸣。这种断断续续的复习随着志愿者生活的结束而留在记忆深处。

  2008年夏天,我拿着两年积蓄,到乌鲁木齐市上培训班,将全部精力投入司考备考,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坚持了两个多月,最终没有通过。在乌鲁木齐市无处可去,后来无奈到距乌市500多公里外的博乐市投奔同学,并找到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助理。

  流浪生活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靠学习才能摆脱困境。我更加努力地复习司考和公务员考试内容。那时,早晨六点半起床——新疆与内地有时差,相当于内地凌晨四点半钟——用跑步锻炼驱走睡意,七点半到办公室学习,九点钟回宿舍,冲点奶茶粉,就点馒头当早点,九点半再回律所抹桌浇花,打扫卫生,十点钟开始工作。晚上做各种考试题目,凌晨一点钟休息。但是,2009年的司考我还是没有通过。庆幸的是,我考取了新疆的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公务员,并获得了到华东政法大学读研的机会。

  2010年,经过在上海的努力复习——三伏天我们住食堂、睡餐桌,咬牙坚持,我终于过了司考,跨进司法职业的门槛。在华政,我天天泡图书馆,查刑法案例和专业著作,扩充视野,撰写论文。毕业时我觉得华政的熏陶使自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整个变了一个人!

  20117月,我开始在新疆伊宁县检察院工作,从侦查监督到公诉,再兼法律政策研究室业务。工作中,我没敢放弃对法律专业的学习,经过一定的积累,我司法实务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办理了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由于诸多原因,我通过参加检察官选调考试,离开了新疆,来到离河南老家更近的徐州工作。

  现在,到泉山区检察院工作一年有余,同时收获了爱情。新疆原单位的同事称我为人生赢家,之前的艰辛有了回报。在四处流浪中,法律专业的持续坚守指引着我的人生道路拨云见日、柳暗花明。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我无比感激自己的法学专业,它是我最亲近的朋友,有了它我才知道路在何方。

 (《检察日报》2017310日 作者:张喜鸽)

  编辑:卓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