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庭审进行时
2016-12-27 16:15:00  来源: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

     文/张晓丹

  “现在开庭!”审判长重重地敲下法槌,庄严而响亮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法庭。

  “紧张吗?”身旁的书记员悄悄地问我。我浅浅一笑,回应她一个坚定的眼神。 

  审判长开始核实五名被告人身份,对我而言,最终的战役终于打响了。看到审判台下黑压压听审的人,二十多家媒体树起了高高矮矮的摄像机,顿时禁不住有些心跳加速。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起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主要因为吸睛处太多。“虚拟货币”、“涉案15亿元”、“全国首例”、“香港永久居民”……这一连串的关键词,足以让这个庭审现场成为焦点。 

  案件虽然很大,但我十分有信心。审查阶段所有的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让被告人百口难辨。话虽如此,但仅仅从事公诉工作不到一年的我,出庭少,临场经验不足却是我目前的软肋。 

  庭审中证据固然很重要,但公诉人的业务技能、临场反应更是尤为关键,有些时候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也会因举证层次不清晰,质证不及时准确等原因而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尤其是遇到经验丰富、业务扎实、口才出众的辩护律师,我们这些年轻的公诉人更是难以招架。 

  “晓丹,听说你暗黑币的案子,第一被告请了两个北京的有名律师,你可得好好准备啊。”同事们都替我担着心,生怕我在庭审中败下阵来。 

  一个月前,得知第一被告更换了辩护律师。由于是北京律师,摸不清底细,我特意上网找度娘请教了一下,这两位究竟何方神圣。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被名头吓了一跳。“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会副会长”,可惜当年没好好奋发图强,没有机会跟着这么大牌的导师学习,不过在庭审现场跟中国刑法学的泰斗们过过招,也应受益非浅。 

  为了有能和高手一较高下的资本,开庭前的那个星期简直可以用黑暗周来形容了。连续七天全部泡在了办公室里,眼睛总是盯着案卷,手总是拿着笔挥动,键盘总是在噼里啪啦地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总是在灯光下反复核对…… 

  作为处女星座的我可能天生就要求完美,出庭预案准备了一稿又一稿,公诉意见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开庭前一天下班的那一刻,才最终放下了手中的笔。伸伸胳膊,揉揉酸痛的颈椎,看着手边准备好的一摞材料,心中对庭审充满了期待。 

  “下面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我站起来,清了清嗓子。那一刻,麦克风、镜头都对准了我。手有些抖、腿也有些抖,但我极力控制着让声音不抖。还算铿锵有力地宣读完了长达7页的起诉书,坐下时才发觉手心早已出汗。 

  第一关表现还行,抬头看看对面齐刷刷的一排辩护律师,心里暗自加了加油。 

  接下来的讯问环节是了解对方辩护方向的重要战场。 

  经过这轮讯问,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于庭审确实是个新手,很多该问的问题竟然没有发问。虽然自己对案件情况了然于心,但很多犯罪事实还需要从被告人的口中供述出来,才能使庭审效果达到最佳,才能让参与庭审的人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还好,有补充发问的机会。这次不能再手软。面对被告人的辩解,我直接拿出了“杀手锏”,宣读了其侦查阶段的部分讯问笔录。看到铁证如山,被告人故意扯开话题,我有针对性地直接让其回答“是,还是不是”。果然,被告人嚅动着嘴唇、吱吱唔唔,低下了头…… 

  随后的举证质证环节一切顺利,五名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均未提出异议。事先准备的应对措施自然也没有派上用场。 

  经过7个多小时的有条不紊,庭审终于来到了最有挑战性的辩论环节。对于公诉人来说,此刻才是最严峻的考验。发表完公诉意见,我觉得自己已经摩拳擦掌,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 

  7名辩护律师分别发表了辩护意见。我在纸上不停的记录着对方的观点,脑中不停的思索着如何答辩。因为庭前准备充分,对方所有的辩点都没有超出我的预料。不知不觉,嘴角向上微微扬起,心里也渐渐感到踏实。 

  自信沉稳,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几个回合下来,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进入状态,长时间庭审的疲惫感早已抛之脑后。当我最后一句话音落下,瞥到下面的同事们给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真的很幸福,很欣慰。 

  法槌再次落下,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小时。 

  没有想象中那么累,那么紧张。 

  当对方的辩护律师对我说,你是我见过准备最认真的公诉人时,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这么多天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切都很值得。 

  回顾整个庭审过程,其实自己还是太稚嫩,也犯了许多小错误。但不得不说,这次庭审真的是很棒的经历,也因为可以在法庭上大声说出 “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真心觉得自豪! 

  编辑:jcw_xzqsjcy  

上下篇导读

 · 我是“〇”
 · 身边也有风景
 · 村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