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初心故事】陈杰:把工作培养成爱好
2020-03-18 17:10:00  来源: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

  

  “这张照片画面温馨,一下子拉近了检察干警与群众的距离。”在法治摄影作品展上,一位评委评价说。原来,照片上泉山检察院干警在邳州一乡村慰问被害人时,被害人的孩子从菜园里摘了一朵小花插在检察官的头发上,在那一瞬间,被陈杰抓拍了下来。

  陈杰,2000年调入泉山检察院,先后在办公室、侦监科、政治部工作。现在院里的大小会场上,法院的公开庭上、走访帮扶的现场有他“咔嚓咔嚓”的抓拍声,文艺汇演、运动会上有他专注录制的身影,大家都说他是检察院的“留声机”。

  2007年偶然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拍照,办公室把正在整理法律文书的他拉来充当临时摄影师。陈杰拿着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虽然只是会议照,但是他拍出的照片构图很干净、角度很到位,于是他就成了院里的摄影师,一干就是13年。

  

  “开始接到这个任务我很有压力,因为我没有一点摄影基础。”谈起当时的感受,陈杰首先想到的就是压力。当天下了班后,陈杰跑进了图书馆,买了几本有关摄影的书。晚上陈杰在家看书,第二天上班,他就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拍摄中去。大概过了两三个月,感觉自己对摄影已经熟悉了,拍会议、拍取证、拍开庭……至少可以应付了。

  有一次,院里要参加省院的摄影竞赛,陈杰把自己拍的几张照片投了出去,但是都没有上榜。陈杰整理了近两年的照片查找原因,发现自己拍摄技术虽然有进步,但是也遇到了瓶颈,拍出的照片虽然构图和角度都很好,但是缺少灵性和故事感。

  如何破解?陈杰决定利用周末到云龙湖边、云龙山旁跟着那些爱好摄影的“老法师”学技术找灵感。看着大师们拍的虽然只是不起眼的草木,但都具有生命的质感,有一位摄影爱好者为了拍一只小鸟掠过水面的场景,竟然静静地等了半个小时。陈杰问他咋会有这么大的耐心,对方说了两个字“爱好”。

  陈杰豁然开朗,当初硬着头皮接下摄影的活,并没有什么爱好可言,工作中奔走在会场、办案现场、看守所,甚至有疲于应付的感觉,拍的时候想只要把这个场景固定下来就行了,没考虑到读者的感受,归根结底,就是对摄影还没有爱好。

  找到了症结,陈杰开始慢慢培养自己的这份爱好,没事就拍,把自己融入到拍摄中,挖掘拍摄对象背后的故事。就这样每接到一项任务,陈杰就事先了解事件的背景、需要突出的主题,继而寻找现场最能体现主题和背景的焦点,把自己融入进去。

  一次要拍一名未成年人会见自己亲人的照片,陈杰事前做足了功课。在去看守所的路上,他和承办检察官聊起了嫌疑人的情况。原来犯罪嫌疑人父母离异,对孩子看护甚少,孩子缺少父爱,放纵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在会见时,当孩子拥抱父亲时,父亲则低着头扭了过去。陈杰抓住了这个瞬间, 一面是孩子对亲情的渴望,一面是位父亲因为失职后感到的惭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张照片不仅拍出了会见的场景,也拍出了案件背后的故事。

  

  当把摄影培养成了爱好,陈杰对摄影热爱了起来,拍出的作品也活了起来,前后有200余张照片刊登在了检察日报、江苏法制报等报纸上,拍摄的作品在30余项摄影竞赛中获奖,他本人也成了江苏省摄影协会会员。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陈杰的设备也多了起来,但是对摄影热爱和学习的劲头始终不减。上班期间,他用相机和话筒记录院里的大事小事,下班后,他在办公室里用编辑器修整着每一张照片,反复试听录制视频的播放效果,他的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视频用在什么样的场合,选择什么样的背景音乐,配上什么样的文字。

  有人以为摄影就是检察院里辅助性的工作,但是陈杰却倾注了全部的热爱和努力,用他一点点培养起来的爱好,把摄影做到了极致,记录了检察人的真性情,正如他说“好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爱好才是工作最好的动力。”

  编辑:卓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