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师父与“大师兄”的我
2017-11-28 10:52:00  来源:

我是卓小北,来自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现在政治处从事新媒体方面的工作。我的师父名叫王成艳,是我院办公室副主任。也许会有人提问,一个是办公室的负责人,一个是政治处的小透明,你们是怎么成为师徒的?这件事情啊,要从三年前说起了。

201411月,我通过考试以聘用速录员的身份进入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我在个人简历上写着爱好文字,喜欢写作,时任政治处副主任的吕红剑主任开玩笑说:好巧啊小同志,我们这里有位和你一样喜欢写作的王老师。可惜当时我被定岗在公诉科,无缘向师父讨教。

一年后的201510月,我有幸借调到政治处整理人事档案,没想到就此留下来开始做政工工作。一次机缘巧合,我参与一期我院微信公众号的制作后,当时在政治处负责外宣工作的师父发现我有写作策划的天赋,便鼓励我多写文字、多做微信策划。

那时候的我好不容易从错综复杂的案件与杂乱无章的人事档案中走出来,想轻松轻松,便把师父的话当作耳旁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写点文字,院里有活动了才做一期微信,或者简单转载其他公众号的作品。师父全看在眼里,但他没有批评我,而是开始教授一门不同寻常的课业。从春天开始,每天早上一上班,师父就拉着我讨论当日的微信内容。从生疏到默契,从被动到主动,从毫无头绪到脑洞大开,师父带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在新媒体领域前行。他告诉我如何发散思维与开拓创新,教会我如何将社会热点与检察工作相结合,打造有特色的泉山检察微信公众号。自那以后,我对他的称呼从王老师变成了师父

成为师父座下弟子后我才发现,师父曾经是一位人民教师。9年前,师父在贾汪中学任教师,是学生口中凶巴巴的政教主任。不甘于每天给学生们上思想政治课,热爱法律的师父毅然辞去了教师工作,放下对妻儿的不舍,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走上了继续求学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的秋天,师父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利用休息时间在律师事务所兼职,写了《新律师不可不知的1500句话》,至今仍被许多新律师奉为从业宝典。毕业后,师父考入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成为了一名办得了案子、写得了文章的检察官,并连续两次获得全省检察机关优秀通讯员称号。

了解到师父的经历后,我这个小徒弟瞬间化身小粉丝,抱着向师父好好学习的态度与一定会成功的信心,把新媒体工作放在心上,与师父一起努力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泉山检察微信公众号在这一年崭露头角,成为院内的特色品牌。我和师父创作的3篇作品登上了正义网全国检察机关新媒体月度评选榜并获奖,其中《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磨难,皆因少了一门修炼》被冠以“2016年度全省检察十佳微信作品,《国庆节要到了,检察官们的朋友圈……》获得了最高检正义网颁发的“2016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优秀作品三等奖

2016年底,师父到我院办公室主持工作。搬离办公室时,师父对我说:小北,你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了。新媒体工作是我院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要继续努力!我连连点头。

虽说不在一个部门,我仍然经常去师父的办公室请教问题,而不管多忙,师父总会稍停下手中的工作为我答疑解惑。

后来,我成了师父座下的大师兄。为什么是大师兄呢?因为师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师父了。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相继开起小课堂,通过深度开发有针对性的小课堂培训,解决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师父是检察新闻写作的行家,因此登上了讲台,成为讲师。他讲授的《检察新闻写作有套路》成为全市小课堂观摩会的第一课,受到了省、市院领导的称赞与肯定。

有缘复得沐春风,谈笑师徒逸兴同。我与师父认识不过几载,却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向师父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人。

 (《江苏法制报》2017920 作者:严卓瑶)

  编辑:卓小北